从2016年开始,关于防火窗的说法众说纷纭,各家相互不一致,大家的理解有分歧,现将防火窗的相关知识给大家普及一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从2015年5月1日起执行。由于这个标准是规范类的强制性标准,高品质新型防火门密封条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次发布防火类规范(以前都是由公安部发布并主管),所以目前行业内都引起了重视。从2016年开始,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公司开始对这类外窗就有要求,现对这类外窗了解的情况做一个介绍,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其中,涉及外窗的部分如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中6.7.7.1中的规定如下:为强制性要求6.7.7除本规定第6.7.3条规定的情况外,当建筑的外墙外保温系统按本规范第6.7节规定燃烧性能为级的保温材料时,新型防火门密封条批发应符合下列规定:1除采用级保温材料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公共建筑或采用级保温材料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外,建筑外墙上门、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0.50h。
2mm×15mm×1050mm,2mm×10mm×1050(可配合客户指定尺寸)。防烟条于受热时可迅速膨胀封闭门、高品质新型防火门密封条窗缝隙,防止烟及热窜入,确保人身安全。公司主营防火门专用防火膨胀密封条,安全门专用包覆式密封条和防盗门专用密封条。年产各类密封条3600多万米。公司系列产品已通过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权威标准(GB 16807-2009)全项综合检验认证。新型防火门密封条批发我公司所有自粘式木门密封条产品,均使用玻璃纤维网格状进口胶带,颜色为黄色。根据不同粘性要求,为客户选取最称心的粘贴效果,能满足顾客特殊要求。
但是,目前我国在建筑外门外窗耐火性能方面的政策性文件不是很完善,相关规范标准也不健全,高品质新型防火门密封条导致在实际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不同部门对建筑门窗耐火完整性要求的理解不尽相同,出现很多的分歧。鉴于此,本文针对目前对建筑门窗耐火完整性要求争论的热点问题,分别从具备耐火完整性要求的建筑门窗的标准规范解释、新型防火门密封条批发与防火门窗的区别、检测技术和工程验收等方面,进行阐述和梳理,旨在解决目前行业内外普遍存在的困惑,为建筑门窗行业的正轨运行与有序发展提高参考。2、标准规范相关条文解析,建筑门窗耐火完整性要求,首次由2015年5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提出。为了响应规范的要求,随后实施的国家标准GB/T 31433-2015《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中,规定了建筑门窗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0.5 h[2],也自此将耐火完整性作为建筑门窗的一项基本性能,纳入到建筑门窗标准体系中。
防火膨胀密封条也可以称为胶条、高品质新型防火门密封条皮条或者是橡胶条。按照材料分类可以分为天然橡胶密封条、三元乙丙密封条、PVC密封条(塑料)和硅胶密封条等。它的种类特别多,这也是因为它的用途特别的广。营口航星实业防火阻燃密封条主要用于防火门产品的门与门、门与框之间,新型防火门密封条批发当一个房间着火时,温度达到一定值时,以隔绝两个房间之间的空气流通,防止火焰蔓延。该产品的应用取代了以前国内防火门缝隙用石棉绳,并经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各项指标均合格。
硬质橡胶的硬度可达邵氏A95,密封条的胶料较多使用耐老化、耐低温、耐水气、耐化学腐蚀,高品质新型防火门密封条特别是耐臭氧老化的三元乙丙橡胶(EPDM)。EPDM可以与钢带、钢丝编织带、TPE、绒布、植绒、PU涂层、有机硅涂层等复合,保证汽车室内与外界及自身的防水、防尘、隔音、隔热、减振、防磨和装饰作用。考虑到常用胶料的工艺性能,新型防火门密封条批发有时还需要选用并用橡胶,如天然橡胶(NR)与CR及丁苯橡胶(SBR)三种橡胶并用或聚乙烯(PE)、EPDM及NR橡塑并用型以改进耐臭氧性。随着热塑性弹性体(TPE)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以上就是营口航星实业有限公司为大家分享的防火密封条的分类新闻,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联系我们或关注我们的网站。
防火膨胀密封条又叫柔性防火膨胀密封条,主要用于钢门和木门的门扇与门框、门扇与门扇之间。高品质新型防火门密封条当发生火灾时防火膨胀密封条自动膨胀,封堵门缝缝隙,阻隔两个空间之间的空气流通,有效的防止了火灾早期浓烟,有毒气体和热气对人体的危害并控制火势蔓延。防火膨胀密封条适用于灯具,防火门,窗及建筑结构胶条。新型防火门密封条批发防火膨胀密封条的特点:1、防火膨胀密封条用料处理考究,纯度高,受火膨胀倍数大(受火膨胀倍数25-30倍)。2、防火膨胀密封条受火膨胀后有一定的粘性,不会被火焰带走,密封效果好。3、防火膨胀密封条加工考究,尺寸准确,各种规格齐全,并可根据用户要求规格进行生产,减少用户在生产中的损失。4、被动消防(被动防火):其本身并无灭火效应,它是用在火灾已经发生的场合火势蔓延,达到防止生命和财产损失的目的。